近日,陈铎友(第一作者)及其合作者(其中张灿,王周同为 806 人工智能部成员)撰写的学术论文《Latent Space Consistency For Sparse-View CT Reconstruction》(稀疏视角 CT 重建中的潜在空间一致性)已于第 33 届国际顶级多媒体会议 ACM Multimedia 2025上成功发表,并在会议期间进行了现场报告。这一成果的取得,标志着陈铎友在三维医学图像重建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。论文首页如附图所示。

论文首页 (全文详见 https://doi.org/10.1145/3746027.3755572)

ACMMM(AC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ultimedia)是计算机科学领域最重要、最负盛名的多媒体旗舰会议,今年迎来了第 33 届盛会。该会议由国际计算机协会(ACM)主办,属于中国计算机学会(CCF)推荐的 A 类国际学术会议,在全球多媒体、计算机视觉、人机交互等研究领域具有极高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。ACMMM 2025 已于 2025 年 10 月 27 日 -10 月 31 日 在爱尔兰都柏林的皇家都柏林会议中心(Royal Dublin Convention Centre)成功举办。本次大会致力于整合和交流跨模态信息,重点关注人工智能、3D 与元宇宙、医疗保健、教育和娱乐等领域的创新应用,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学者、研究人员和行业精英,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。

陈铎友在 ACMMM2025 会议现场

陈铎友的论文聚焦于稀疏视角 CT 重建这一重要的医学影像技术难题。他指出,计算机断层扫描(CT)虽然是临床广泛使用的影像模态,但传统的密集采集方式存在扫描时间长和辐射暴露量大的挑战,而稀疏视角 CT 重建技术旨在利用少量 X 射线投影图像高效准确地恢复三维 CT 图像,从而降低成本和风险。研究团队发现,现有基于扩散模型(如 Latent Diffusion Model, LDM)的重建方法,在处理 2D X 射线投影的潜在表示与 3D CT 图像的潜在表示时,难以有效对齐这两种模态的潜在空间。针对该问题,论文提出了一致性潜在空间扩散模型(Consistent Latent Space Diffusion Model, CLS-DM),并创新性地引入了跨模态特征对比学习(cross-modal feature contrastive learning)机制,成功解决了 2D 和 3D 潜在空间的不一致性问题,显著提升了稀疏视角下 CT 图像三维重建的质量和效率。

陈铎友在进行现场汇报(爱尔兰都柏林皇家会议中心)

陈铎友已成功参加了 ACMMM 2025 线下会议,并在国际同行面前展示和解读了其研究成果。现场报告是对研究工作的专业认可,也是与全球多媒体领域专家学者进行深入交流、拓展学术视野的绝佳平台。附图中,我们看到陈铎友同学在会议宣传板前的合影,以及他在会议现场进行报告的精彩瞬间。本次论文的成功发表和现场汇报,是团队在多媒体研究领域的重要一步。